博士——高同春

发布日期:2025-05-28
分享:

 

 高同春,男,1962年生,博士学位,二级研究员。2003年11月任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2年改为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所长,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建设工程“农作物病虫草害安全防控技术团队”带头人。农业部(合肥)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安徽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农药残留与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库专家。

  在农药应用与安全评价、病原菌致病机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专长。

  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作用机制研究”和“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作用机制研究”; 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小麦赤霉病抗病品种的选育安全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主持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主持白叶枯病菌和条斑病小种与寄主品种抗性鉴定课题、水稻重要病虫害配方施药及桶混技术研究课题;主持农业部财政专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计划)---主持生鲜蔬菜安全风险评估和草莓产品质量安全专项风险评估等多个课题;主持国家重点专项长江中下游水稻农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安徽稻麦(油)轮作区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评价了3000多个杀菌剂田间药效、100多个农药的残留量和消解动态、4种农药对稻田水生物影响等,为我国农药登记、安全性评估决策依据,环境效益显著

  主持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参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参与获得省星火二等奖1项,主持和参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3等奖1项、中华农业科技奖2、3等奖各1项,2个省级科学技术成果,15项发明专利,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